曾国藩名人语录(精选275句)
曾国藩名人语录1
1、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2、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曾国藩
3、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曾国藩家书》
4、若愧奋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则远游不负。若徒悠忽因循,则近处尽可度日,何必远行百里外哉!——《曾国藩书信》。
5、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曾国藩
6、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7、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8、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书信》。
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曾国藩家书》
10、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11、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12、做人之道,以刚介为自己之基,以敬恕为养性之本。
13、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上防隘。——《曾国藩书信》。
14、风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曾国藩家书》
15、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
16、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17、见得年纪已大,功名无成,遂有懒惰之意,此万万不可。——《曾国藩家书》
18、重新积极别辟派别,重开世界。
19、曾国藩平时再忙,都要坚持每天早上临帖,读十页史书给儿子做出榜样,纪泽在他的影响下课业大进,他还用自己读书几十年的切身体会,对儿子的课业做详尽的指导,启发,那份耐心,细心,完全不像出兵打仗的将领,而更像孜孜不倦的先生。
20、和字能过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家书》
21、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22、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矣。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曾国藩书信》。
23、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名人语录2
1、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国藩家书》。
2、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3、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曾国藩
4、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5、养生以少愤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6、人才不遭遇困厄则不能激发潜力,不心存戒惧深怀忧虑则不能发达。
7、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8、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9、万里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六朝都会,环山长护吉祥云。
10、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须早作,曰捱一曰,未必后日之能今日也。
11、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兴;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12、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13、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14、至作文,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曾国藩书信》。
15、故意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6、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7、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
18、遇小敌时,则枝叶之茂橡瓦之美尽可了事;遇大敌时,全靠根株培得稳,柱梁立得固,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气势之盛。倘使根株不稳,柱梁不固,则一枝折而众叶随之,一瓦落而众椽随之,败如山崩,溃如河决,人多而反以为累矣。——《曾国藩书信》。
19、军事如枪法,门户宜紧;如拳法,有仲有缩。若公人之太深,则有伸无缩矣。——《曾国藩书信》。
20、意尽则止,辞足则止。——《曾国藩家书》
21、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22、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
23、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审慎罢了。
曾国藩名人语录3
1、切不可浪掷光阴。——《曾国藩家书》
2、古之成大事者,局限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行。
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4、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5、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6、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7、完全没有静字功夫,想要做到心的凝定,能达到吗?
8、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9、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曾国藩书信》。
10、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11、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12、无好小利。
13、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曾国藩书信》。
14、"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曾国藩
15、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16、一张一弛,循环以消息之,则学可进而体亦强矣。——《曾国藩家书》
17、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18、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曾国藩
19、尔欲稍有至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曾国藩家书》
20、誉望一损,远近滋疑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21、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曾国藩日记》。
22、如用此法,总须善于相机。——《曾国藩书信》。
23、男儿自立,必需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名人语录4
1、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2、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
3、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4、体强者,如富人因戒奢而益富;体弱者,如贫人因节啬而自全。节啬非独食色之性也,即读书用心,亦宜俭约,不使太过。——《曾国藩家书》
5、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6、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
7、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曾国藩家书》
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曾国藩
9、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0、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得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11、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使,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爱之,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曾国藩家书》
12、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13、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14、和字能过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家书》
15、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
16、大约上等贤哲,当以天缘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曾国藩书信》。
17、欲成天下之大事须夺天下之人心。
18、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
19、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0、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国藩书信》。
21、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曾国藩书信》。
22、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曾国藩
23、惟俭可以养廉,惟勤可以生明。此二语者是做好官的秘诀,即是做好人的命脉。
曾国藩名人语录5
1、富贵功名都是人世间的虚浮荣誉,惟有胸襟浩大才是人生真正好的享受。
2、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曾国藩
3、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4、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5、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6、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7、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8、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9、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心民勇心者,此也。——《曾国藩书信》。
10、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11、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12、何须择地?何须择时?但自问发愤之真不真耳!
13、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曾国藩
14、君子大为超过常人之处,只是在虚心这一点上。
15、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曾国藩
16、何须择地?何须择时?但自问发愤之真不真耳!
17、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曾国藩
18、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曾国藩
19、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20、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曾国藩曰记》。
21、遇诡骗财人幻化百端,不行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2、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23、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名人语录6
1、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曾国藩
2、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兴;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3、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4、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5、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6、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7、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8、款待从厚,而打发从薄。——《曾国藩家书》
9、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曾国藩
10、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11、完全没有静字功夫,想要做到心的凝定,能达到吗?
12、挺身入局,敢于担当,才有成事希望。——《曾国藩日记》。
13、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曾国藩
14、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15、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16、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7、锐气有余,沉毅不足,气浮而不敛,兵家之所忌也,当析细察。——《曾国藩书信》。
1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9、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
20、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家书》
21、克己之学——反省本身。
22、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日:"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曾国藩书信》。
23、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名人语录7
1、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2、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曾国藩书信》。
3、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4、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5、总要养得有的次博大活泼,此后更当有长进也。——《曾国藩家书》
6、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着。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7、自得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驱使,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戴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驱使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许?哀哉!
8、家中兴衰,全系乎内政之整散。——《曾国藩家书》
9、君子大为超过常人之处,只是在虚心这一点上。
10、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11、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曾国藩书信》。
1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13、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曾国藩
14、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
15、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出处:曾国藩家书
16、凡诸弟及吾妻子吾诸女侄女辈,概愿俭于自奉,不可倚势骄人。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曾国落家书》
17、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18、天下绝对没有容易相处的境遇,人间哪里有空闲的岁月。
19、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20、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21、克己之学——反省本身。
22、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
23、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名人语录8
1、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2、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3、薄福者必尖刻,尖刻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4、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曾国藩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家军工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经办起中国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化工业基地,建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从而赢得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
6、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7、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海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8、军士所过,有取民间一草一木不给钱者,即行正法。望两君日以斯言训做之。——《曾国藩书信》。
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10、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曾国藩书信》。
11、今日之善退,正以为他日善进之地。——《曾国藩书信》。
12、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
1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4、见得年纪已大,功名无成,遂有懒惰之意,此万万不可。——《曾国藩家书》
15、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曾国藩
16、禁大言以务实。
17、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曾国藩家书》。
18、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20、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21、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曾国藩书信》。
22、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23、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名人语录9
1、如用此法,总须善于相机。——《曾国藩书信》。
2、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曾国藩
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4、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曾国藩
5、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谁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究可弥缝一二。——《曾国藩家书》
6、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曾国藩
7、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8、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未来或终有成绩。
9、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曾国藩家书》。
10、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曾国藩名言
11、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2、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3、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14、一身精力,具乎两目。
15、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16、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17、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曾国藩
18、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9、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20、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21、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2、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名人语录10
1、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2、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3、天下的事情,没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以长久可以宏大的。
4、不慌不忙,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过后必定有一番甜美滋味回现。
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6、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7、宜专意整顿营务,毋求近功速效。——《曾国藩书信》。
8、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9、用兵能识时务,能取远势;行军有伸有缩,有开有合。——《曾国藩书信》。
10、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11、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曾国藩家书》
12、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13、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14、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15、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曾国藩
16、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7、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8、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矣。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曾国藩书信》。
19、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20、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21、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
22、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23、好自制不行与共财,困惑者不行与共事。
曾国藩名人语录11
1、喜新厌旧,欲求上进难矣。
2、大抵看书与读书,须划分为两事,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曾国藩家书》
3、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恭顺。
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5、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 曾国藩
7、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8、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日记》。
10、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11、舍掉性命报效国家,戒慎恐惧修炼德行。
1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日记》。
13、今日之善退,正以为他日善进之地。——《曾国藩书信》。
14、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15、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曾国藩
16、凡是专注于一桩事业的人,必定有自己的心得,也必定会有疑惑之处。
17、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曾国藩
18、商贸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家书》
19、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20、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21、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2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该矫俗。
23、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名人语录12
1、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2、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足之选不行得,姑节取其次,以待缓缓教诲可也。
4、故意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5、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谅。——《曾国藩家书》。
6、唯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曾国藩家书》。
7、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8、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9、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10、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11、无好小利。——曾国藩
12、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曾国藩书信》。
13、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4、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出处:曾国藩
15、人苟能自发愤,则圣贤好汉何事不行为?何须借助于人?
16、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1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18、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9、凡用兵打仗上的事,做一节就说一节,若是预先便去说后面的好几节,到后来往往与事实不符。
20、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1、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曾国藩家书》。
22、趋赶时尚的人,博取的是无识的欢喜,损失的是道德学问上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