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家名言(88个)
关于法家名言1
1、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2、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4、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5、君无见其所欲。
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7、贪盗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则身不全。
8、自胜谓之强。
9、唇亡而齿寒。
10、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11、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12、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13、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14、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5、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16、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1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9、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20、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21、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22、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孟贲。
23、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24、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25、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2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27、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28、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关于法家名言2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3、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因可势,求易道。
6、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7、安利者就之,危害着去之,此人之情也。
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9、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0、欲速则不达。
11、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12、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
13、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14、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15、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16、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1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18、愚者难说也,故君子难言也。
19、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0、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21、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
22、巧为輗,拙为鸢。
23、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
24、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25、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
26、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27、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2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关于法家名言3
1、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2、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爱。
3、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4、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于同计者。
5、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6、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7、医善吮人之伤,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
8、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9、言之为物也,以多信。
10、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11、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12、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13、不吹毛而求小疵。
14、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库府不得私贷于家,此名君之所以禁其邪。
15、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16、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17、以智说愚必不听。
1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19、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20、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2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2、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23、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24、私行胜,则少公功。
25、恃人不如自恃也。
26、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27、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28、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关于法家名言4
1、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
2、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3、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4、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