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诗话(精选113句)
西清诗话1
1、十《木兰歌》,《文苑英华》直作韦元甫名字,郭茂倩《乐府》有两篇,其后篇乃元甫所作也。
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3、三二《九章》不如《九歌》,《九歌》《哀郢》尤妙。
4、二四崔灏《渭城少年行》,《百家选》作两首,自“秦川”已下别为一首。郭茂倩《乐府》止作一首,《文苑英华》亦止作一首,当从《乐府》、《英华》为是矣。
5、十二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晋人舍陶渊明、阮籍嗣宗外,惟左太沖高出一时,陆士衡独在诸公之下。
6、文苑英华有太白代寄翁参枢先辈七言律一首,乃晚唐之下者;又有五言律三首,其一送客归吴,其二送友生游峡中,其三送袁明甫任长江,集本皆无之,其家数在大历正元间,亦非太白之作;又有五言雨后望月一首,对雨一首,望夫石一首,冬月归旧山一首,皆晚唐之语;又有"秦楼出佳丽"四句亦不类太白,皆是后人假名也。文苑英华有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一首:"云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羡尔瑶台鹤,高楼琼树枝。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珍禽在罗纲,微命若游丝。愿托周南羽,相衔汉水湄。"此或太白之逸诗也,不然亦是盛唐人之作。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数句类太白,其他皆浅近浮俗,决非太白所作,必误入也。
7、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点石化金”条下引《西清诗话》(宋蔡絛撰):“王君玉谓人曰: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雪止未消者俗谓之待伴,尝有雪诗:‘待伴不禁鸳瓦冷,羞明常怯玉钩斜。’待伴、羞明皆俗语,而采拾入句,了无痕颣(注:音lèi,缺点、毛病),此点瓦砾为黄金手也。”又《月令广义》:“凡雪日闲不积,谓之羞明。”
8、《佩文韵府》卷九十八引段天祐诗:“天寒待伴雪,日暮打头风。”
9、這是厲鶚《宋詩紀事》卷歐陽修名下的一首詩。讀完不禁想到,這位謝判官在兩亭之間種些什么花,才能符合歐陽修的要求?
10、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煮鹤焚琴,汉语成语,拼音是zhǔhèfénqín,意思是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13、孟郊诗云:「天色寒青苍,朔风吼枯桑。厚冰无断文,短日有冷光。」此语古而老。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而庵说唐诗》: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16、姜炳璋《选玉溪生补说》:心华结撰,工巧天成,不假一毫凑泊。
17、工部诗得造化之妙。如李太白〈鹦鹉洲〉诗云「字字欲飞呜」,杜牧之云「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如东坡云「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鲁直〈茶〉诗「煎成车声绕羊肠」,其因事用字,造化中得其变者也。
18、高荷子勉五言律诗可传后世,胜如后来诸公。〈柳〉诗:「风惊夜来雨。」「惊」字甚奇。琴聪云:「向诗中尝用『惊』字。」坡举古人数「惊」字。仆云:「东风和冷惊罗幕。」子苍云:「此『鷘』字不甚好。如〈柳〉诗『月明摇浅濑』等语,人岂易到?」
19、这不免令人生疑,两则轶事,是否有一个是假的呢?若果真如此,这两则故事中,到底又是哪个更可能为后人杜撰呢?
20、鲁直〈饮酒〉九首,「公择醉面桃花红,焚香默坐日生东」一绝,其体效〈饮中八仙歌〉。
21、「椎床破面枨触人,作无义语怒四邻。尊中欢伯见尔笑,我本和气如三春。」前两句本粗恶语,能锻炼成诗,真造化手,所谓点铁成金矣。
2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西清诗话2
1、吴申李诗云:「潮头高捲岸,雨脚半吞山。」然头不能捲,脚不能吞,当改「捲」作「出」字,「吞」作「倚」字,便觉意脉联属。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4、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5、☞名家教你写诗词(24集珍藏版)
6、十八“酒渴爱江清”一诗,《文苑英华》作“畅当”,而黄伯思注《杜集》,编作少陵诗,非也。十九“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只似白乐天言语。今世俗图画以为少陵诗,渔隐亦辨其非矣;而黄伯思编入《杜集》,非也。
7、前人诗如「竹影金琐碎」,「竹日静晖晖」,又「野林细错黄金日,溪岸宽围碧玉天」,此荆公诗也。「错」谓「交错」之「错」。又「山月入松金破碎」,亦荆公诗。此句造作,所以不入七言体格。如柳子厚「清风一披拂,林影久参差」,能形容出体态,而又省力。
8、方东树《昭昧詹言》:笔势雄骏奔放,若天马之不可羁,则他人不及。
9、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0、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拂拭之则自然波峻,读之铿锵。盖杜之妙处藏于内,苏、黄之妙发于外,用工夫体学杜之妙处恐难到。用功而效少。案:「用工」以下有脱文。
1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2、夜晚静悄悄的成语:夜阑人静、更阑人静、万赖俱寂。
13、苏轼看后,不禁觉得可笑,他心想:“菊花开在深秋,最能耐久,至死并不落瓣,怎么能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呢?”
14、欧公云:「古诗时为一对,则体格峭健。」
15、十九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辨,则真古人矣。
16、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17、看完这两则轶事,你是不是会觉得个中相似度太高,怎么大文豪王安石这么爱写人们不熟悉的菊花落英?怎么另外两个大文豪都爱轻率地质疑王安石呢?
18、正是基于这样的磊落人品,才有了欧阳修诘难王安石菊花诗这一轶事的发生基础。
19、十三颜不如鲍,鲍不如谢,文中子独取颜,非也。
20、「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细数落花」、「缓寻芳草」,其语轻清。「因坐久」、「得归迟」,则其语典重。以轻清配典重,所以不堕唐末人句法中。盖唐末人诗轻佻耳。
21、世传「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以为「寻常」是数,所以对「七十」。老杜诗亦不拘此说,如「四十明朝是,飞腾暮景斜」,又云「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乃是以连绵字对连绵数目也。以此可见工部立意对偶处。
22、「野性终期老一村,全胜白发傍朱门。」使「傍朱门」则不类,若改「白发」为「微禄」,则稍近之矣。评:若改「白发」,则上句「老」字亦当改矣。
2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西清诗话3
1、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由此可见,早在屈原那个时代,人们就用菊花来比喻自己的修身洁行了。
3、十九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李涉、李益耳。
4、王荆公百家诗选,盖本于唐人英灵间气集其初,明皇、德宗、薛稷、刘希夷、韦述之诗无少增损,次序亦同,孟浩然止增其数,储光羲后方是荆公。自去取前卷读之,尽佳,非其选择之精,盖盛唐人诗无不可观者。至于大历已后,其去取深不满人意,况唐人如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张燕公,张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子谓"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一联删去,只用八句,尤为浑然,不知识者以为何如?
5、雪止未消,俗语叫做“待伴”;雪日闲不缉麻,俗语称为“羞明”。“积”通“绩”,绩,是指绩麻,即析麻搓成线。后以此用为写诗用俗语之语典。《西清诗话》引《雪》诗:“待伴不禁鸳瓦冷,羞明常怯玉钩斜。”
6、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唐·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唐·高骈《对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8、十二诗难处在结裹,譬如番刀,须用北人结裹,若南人便非本色。
9、焚琴煮鹤,汉语成语,拼音是fénqínzhǔhè,意思是焚烧琴去煮白鹤。比喻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造句: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10、三须是本色,须是当行。
11、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汉魏而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12、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其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13、对于苏轼来说,由于和王安石政见不同,他在政治上是屡受王安石打压的。但抛却政治,两人却又是知音挚友。其中,苏轼专程拜访王安石的事,更是被后人传为美谈——
14、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5、四五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16、三六韩退之《琴操》极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贤所及。
17、(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18、范大士《历代诗发》:酒笔酣歌,才锋驰突。“雪”字四见,一一精神。
19、《批点唐诗正声》:气格音调,千载独步。
20、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早年就学于邻县光泽县学教授包恢门下,包恢之父包扬曾受学于朱熹。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他的《沧浪诗话》也影响了明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高棅和明代中后期的前后七子。
21、客观来说,蔡绦虽然在政坛上一如其父,窃权弄柄,人品恶劣。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有一定贡献的,那就是编撰了《西清诗话》。
2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23、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著名的汉族诗歌理论著作。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清冯班不满其说,撰有《严氏纠谬》一卷。今人郭绍虞有《沧浪诗话校释》,为各家注中最详备者。
西清诗话4
1、试题答案:(答案)D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丹青就是绘画的意思,绘画也能读出诗意来,所以,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诗与画的本身就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所以本题选D,A、B、C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绘画的写意性。
2、东坡〈玉盘盂〉一联,极似乐天。又〈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画〉:「笑指尘壁间,此是老牛戬。」牛戬做不著,此一句盖语意不足也。
3、《野鸿诗的》: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篇中旬亦警拔。
4、「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水渐肥。」又卢襄诗:「眼馋正得看山饱,梅瘦聊须著雨肥。」善用「饱」、「肥」二字。评:上联不害为佳诗,下二语直村学中捉对耳。盖先下「馋」、「瘦」字便似有意求奇,不似上联自然合拍也。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6、何颉尝见陈无己,李廌尝见东坡,二人文字,所以过人。若崔德符、陈叔易,恐无师法也。
7、杜集注中坡曰者,皆是托名假伪,渔隐虽尝辨之而人尚疑者,盖无至当之说以指其伪也。今举一端将不辨而自明矣,如楚岫八峰翠注云景差兰亭春望"千峰楚岫碧,万木郢城阴",且五言始于李陵苏武,或云枚乘汉以前五言古诗尚未有之,宁有战国时已有五言律句耶!观此可以一笑而悟矣!虽然亦幸而有此漏逗也。杜注中师曰者亦坡曰之类,但其间半伪半真尤为肴乱惑人,此深可叹,然具眼者自默识之耳。
8、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9、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无论是宋时的蔡绦,还是明时的冯梦龙,都有感于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三个大文豪如菊花般高洁的人品,才以菊为媒,把他们联系到一起。
10、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这还得从中国人对菊花的情感说起。
11、「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登临独无语,风柳自摇春。」郑谷诗。此二联无人拈出。评:「月黑见梨花」,此语少含蓄,不如义山「自明无月夜」之为佳也。
12、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
13、范元长云:「前辈言学诗当先看谢灵运诗。」
14、三九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独拟李都尉一首,不似西汉耳。
15、某人诗云:「男儿老大遂功名。」杜诗:「功名遂乃佳。」「遂功名」则不成语矣。
16、眼下正值深秋初冬,寒气袭人,百花凋零。可就在这瑟瑟寒风中,菊花却正怒放着,给寂寥的大地陡增了无限勃勃生机。
17、凡装点者好在外,初读之似好,再三读之则无味。要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则中边皆甜也。装点者外腴而中枯故也,或曰「秀而不实」。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又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臞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
18、班婕妤《怨歌行》,文选直作班姬之名,乐府以为颜延年作。孔明梁父吟“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乐府解题作“遥望阴阳里”,青州有阴阳里;“田疆古冶子”,解题作“田疆固野子”。
19、正在苏轼颇感无聊时,他突然瞥见书桌上放着一首未写完的《咏菊》诗。诗句云:“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20、至于《警世通言》中讲述的苏轼给王安石的菊花诗挑刺儿的事,则比《西清诗话》中的记述更为生动。
21、诗话对决小说两则轶事孰真孰假?
22、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2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西清诗话5
1、《唐诗绝句类选》:唐人别诗,此为绝唱。
2、杨慎《升庵诗话》: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
3、有大才,作小诗辄不工,退之是也。子苍然之。刘禹锡、柳子厚小诗极妙,子美不甚留意绝句。子苍亦然之。子苍云:「绝句如小家事,句中著大家事不得。若山谷〈蟹〉诗用『与虎争』及『支解』字,此家事大,不当入诗中。如『虎争』诗语亦怒张,乏风流酝藉之气。『南窗读书声吾伊』,诗亦不佳,皆不如〈羊〉诗酝藉也。」
4、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意致迷离,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于初盛诸家中得未曾有。三楚精神,笔端独得。
5、诗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论诗文体。狭义的诗话是指诗歌的话本,即关于诗歌的故事,随笔体,广义的是指诗歌的评论样式。写作诗话之风,始于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盛行于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体制,特别是唐代律诗高度发展的产物,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原有的格局。另外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也称为“诗话”。宋、元时印行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它的特点为韵文与散文并用,韵文大都为浅近通俗的七言诗赞。
6、(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7、〈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之作〉,末句云:「独抱遗编校舛差音叉。」盖郎中惠诗云云,次韵解之,末句云:「真成句践胜夫差音茶。」两「差」字不同音,何故作同音押韵?必有来历,姑记之以俟知者。诗见建本重编《南昌文集》卷第四十一。押韵「夫差」不音茶,当以押韵为證。案:押韵二句似后人所注。
8、老杜诗云:「行步欹危实怕春。」「怕春」之语,乃是无合中有合。谓「春」字上不应用「怕」字,今却用之,故为奇耳。
9、隐岩〈古松〉云:「劲节端为百木长,治朝无复五株封。」又〈和上元〉云:「化国风光原有象,春台人物不知寒。」立意下语好。
10、二盛唐人,有似粗而非粗处,有似拙而非拙处。三五言绝句:众唐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韩退之是一样,王荆公是一样,本朝诸公是一样。四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晚唐人诗,亦有一二可入盛唐者,要当论其大概耳。
11、李攀龙: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2、「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盆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聘」字下得好,「衔蝉」、「穿柳」四字尤好。又「狸奴」二字出释书。
13、(解释):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界的草木鸟兽。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不知爱惜,而任意糟蹋东西。
14、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1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6、屈复《唐诗成法》:“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
1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8、四一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於元白、皮陆,本朝诸贤,乃以此而闘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19、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其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词,朝夕风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1、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