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语录(31句)
《永生的眼睛》教学语录1
1、生3:读了这篇课文,我最敬佩的是琳达,她能将自己父亲和女儿的眼睛无偿捐献,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2、生:我在调查时很多人不接受我的采访,他们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现在读了“父亲”的话,我感受和体会到他们给予别人的是一份多么无私崇高的爱啊!
3、生:我的眼睛能给失明的人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
4、调查搜集有关捐献角膜的资料,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生:我想我会很不理解外公的做法,不过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会象温迪一样乐意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6、学生自由读文后,“开火车”读,力求把字音读准。
7、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后指名说。
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生2:我认为温迪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小温迪虽然去世了,但她的眼睛使两位盲人重见天日,这两位盲人因为有了温迪的眼睛,他们的生命从此有了光彩,生活充满了阳光。
10、师:再读读温迪和**的对话,想想如果你是小温迪你会怎么做?(同桌讨论交流后指名说)
11、再读课文,独立完成下列表格,理解文章脉络。
1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整理成书面形式,在班内评比展览。(提示:可以是调查报告、倡议书等)
13、师: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的温迪他们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
14、教学反思:
15、五、拓展延伸,整合信息
16、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有关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
17、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到捐献器官在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身边的许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导致器官供体严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与人体器官来源十分紧张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人产生无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训练学生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整合、梳理自己获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18、生:如果是我,我想我会很害怕的,根本不会想到要把自己的器官献给别人。
19、生:别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20、同桌互读互查,交流对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的理解(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不懂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21、生:现在有许多人都不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可琳达的父亲能这样想,确实令人敬佩。
22、生:我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帮助他人。
23、师:大家的发言令老师感动,你们经过自己亲身体验真正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心愿。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心愿呢?
24、教学结束后,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从解读文本成为“读者”到感悟课文成为“学者”,最后提升认识成为“作者”的过程中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25、3.再读你感受深的句段,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用适当的语气读。
26、生1:我认为是父亲的眼睛永生了,从他说的话中,我懂得了帮助别人是最有意义的。
《永生的眼睛》教学语录2
1、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父亲的话(4、5、6、7自然段),结合你们课前的调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读后,同桌交流调查体会后指名说)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也是有意义的。”这句话的含义。
3、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段后,细细品读,将自己的体会记在书上。
4、师:同学们都能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很好。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父亲的话吧!(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5、师:说得不错。让我们一起读读写温迪的段落(9―15),再体会体会。(学生个人读后指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