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典语录(298句)

daniel 2024-04-05

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1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4、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飞驰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8、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2、绝学无忧。

2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4、希言自然。

2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7、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2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2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0、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3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34、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7、治大国,若烹小鲜。

3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9、一个负责的人应当为自己的面孔尽职尽责。

4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3、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44、“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典文学网的相关文章。

45、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4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47、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4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5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2、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尽管它不是我们的母语。

53、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5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5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5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6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2、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6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4、“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6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69、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1、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72、“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7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7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7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79、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8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1、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8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4、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8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8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7、治大国,若烹小鲜。

88、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8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0、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91、治人事天,莫若啬。

9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9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9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9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9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9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00、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10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0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10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0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0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0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0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09、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10、治大国,若烹小鲜。

111、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1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13、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1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11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11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7、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11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119、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2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22、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2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2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25、孤独的人其实非常擅于思考。诚如「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所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而孤独者不需要跟人分享思考内容,所以能想得更深入,因此,我们这群孤独的人拥有不同于凡人的思维,不时会出现超乎常人的想法。

12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12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28、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29、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130、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13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3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3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3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3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3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3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3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40、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41、心碎乌托邦成立第一天庆祝会上露露拉来了一堆小朋友唱歌喝酒疯玩,

14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4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144、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4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4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47、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48、惟仁者宜在高位。

14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5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5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5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5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154、正复为奇,善者为妖。

155、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15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5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5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5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6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6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6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63、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6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6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6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老子

16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6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69、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170、为无为,则无不治。

17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72、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17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7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7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7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7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7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8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8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8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8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84、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8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8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8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8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9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9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92、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9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9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96、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197、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198、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9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00、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20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0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0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0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0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20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20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21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21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212、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213、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1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1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1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21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22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2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2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2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25、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26、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2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2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30、“无名,天地之始”––––––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

23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3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3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3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235、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236、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我们的失败,有时和素质无关,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韧*,坚持成了我们最长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类拔萃,而是他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会露出真相。

23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3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3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24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42、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243、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24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4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46、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4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4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4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5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5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52、2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25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5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5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5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5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5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先秦。《老子》

259、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名人名言

260、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61、治人事天,莫若啬。

26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6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264、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26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266、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6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6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69、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27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7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27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27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7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7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7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7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78、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27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81、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8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8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8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85、痛苦来临时不要总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因为快乐降临时你可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286、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28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88、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90、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

291、我独异于人。

29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29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94、治人事天,莫若啬。

295、柔弱胜刚强。

29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9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29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下一篇:下雪了想你的说说(精选34句)
上一篇:生活要有仪式感的短句,生活要有仪式感的经典说说(42句)
相关文章
  1. 老子说的经典语录,老子经典语录(95

    老子经典语录1
    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
    ..

    daniel 0 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