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衔接技巧与方法,句子衔接专项测试题(129个)

daniel 2023-12-22

句子衔接专项测试题1

1、从四个选项看,首先是选①还是选②的问题,本段话的陈述对象是孤岛,①②陈述的都是孤岛,区别在于②多一个时间副词现在,正好和前语境的两百年前对应,正确项应为②,排除A、C,剩下B、D。后语境西半部叫后山和⑤东半部称前山正好对应,最后应为⑤,排除B,选D。

2、填入下文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

3、这是1998年高考题,本题应根据事理逻辑判定选项。从事理逻辑说,先传达国务院的指示和后购置设备,这两条没做,造成环保工作没人管,由于没人管,才使污染越来越严重,故选C。

4、前语境的落脚点为像大炮轰发,与①人声嘈杂不吻合,排除C。与②人的长叹或呜咽也不吻合,排除A。③以至完全寂静肯定不行。④再后来……和前语境的有时……不吻合,排除B。只有⑤像森林呼啸和像大炮轰发吻合,选D。④再后来……正好放在最后,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和后语境的海风狂卷,海涛怒立正好吻合,证实必然选D。

5、下文划线处选填哪项最恰切()

6、当看到一段话有虚词的时候,应根据虚词判定选项。在选填的四句话中有三句带有虚词,就连……也没有……惟有,①③②必相连,选B。

7、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8、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9、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切的一项是()

10、从本段话的语意看,讲越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出它的价值,第一空应为②,排除B、C,剩下A、D。第二空前语境是总不免出奇地慷慨,后语境的落脚点应落在挥霍无度上,应为④,排除D,故选A。

11、首先句式应保持一致,①和前语境一致,排除B、D,剩下A、C。后语境有几分松弛,③的落脚几分喜悦正好和它相吻合,而⑥的落脚点明显和后语境不吻合,因此排除A,选C。

12、下面两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13、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四句话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14、这是2000年春季高考题,根据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原则,本题的陈述对象为公安干警,A、C项把它换成了犯罪嫌疑人,可排除;B项后半句把陈述对象换成了全部赃物和赃款,亦可排除。只有D项前后两句话的陈述对象都是公安干警,故选D。

15、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几句话,正确的一项是()

16、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文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17、下列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句子衔接专项测试题2

1、第一空从后语境纳米科技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看,在我国也……说明前边陈述的对象是我国以外的地方,排除②,这样可排除C、D,剩下A、B。第二空比较③④两句,本段话讲纳米热,无疑纳米热中也有冷思考是最好的表述,排除A,选B。

2、依次为下列两副对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首先第一段文字应先说普通公民,再说伟大公民,落脚点应落在伟大公民上,选②,排除A、B,剩下C、D。第二段文字叙述角度是从回首人生到把握今朝,再到憧憬未来,是从历史到未来的顺序,因此应先说老年人的昨天,后说老年人的今天,应为④,排除D,选C。

4、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5、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6、先看A、D项的两个指示代词这,这只能承前指代,前头并没说作品的事,这没了着落,排除A、D;B项关联词位置不对(关联词在主语前,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在主词后,前后分句主语相同),B项前后分句说的是同一主语,应为这些作品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排除B,选C。

7、本题应看选项和题干的叙述角度是否一致。这段话的叙述角度是说某一点欠缺对整体的影响,只要一个因素(一块木板)欠缺,就影响整体成绩(盛水量只能到最短),其余木板有多长也无效。A、C项讲突出,不合语意;D项几个因素,不合语意。只有B项讲如果一个因素欠缺将会影响整体成绩,和题干的叙述角度完全一致,故选B。

8、按事理逻辑,听到大雨即将来临是前提条件,第一句应为④,排除A、B,剩下C、D。按事理逻辑,应先说不顾疲劳,然后扔下背包,因此,②在③前面,排除D,选C。

9、A项兴致勃勃地游览和前边愉快地游览重复。C项走马观花地看了个大概和愉快地游览了久负盛名的不吻合。D项淋成了落汤鸡和愉快地感情色彩不一致。只有B项倒给大家增添了一番在雨中游览的情趣和题干愉快地游览意境相吻合,故选B。

10、第一组前语境的落脚点是正房大院,紧承它后面应先说正面五间上房,选①,排除C、D,剩下A、B。第二组后语境是悠悠然沉落下去,它前边的落脚点必为顾盼着行将离别的世界,选④,排除B,故选A。

11、本题需要考虑背景因素的客观表意。第一段的背景因素是美国作家,必中国何人领呐喊,排除A、D;已经作古是对上联的尚未成书的,排除B。第二段同甘共苦军心暖可以,但和下联失去联系;身先士卒和威震沙场都是讲作战,和下联吻合,故选C。

12、下列句子中,有两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应填入哪项?()

13、句子衔接的又一解题方法是根据语意判断。拿到题后,首先认定这段话在说什么,抓住语意来判定选项。本段说借鉴,鉴意为铜镜,借鉴也叫借镜,可选C。但文中说对照着读,深知让皇上接受意见实属不易,因此本题应选A。选项一定和表意吻合。

14、本题前语境是从小船上望过去,后面紧跟着应说望到的事物,不会是⑤,排除B。从后语境透过河畔婆娑之柳影看,前语境的落脚点应落在视线开展上,不应落在开展视线上,应为⑤,排除A、C,选D。

15、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16、下面括号中的两种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17、下文横线处选填哪项最恰当()

句子衔接专项测试题3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本题可根据落脚点和语境的关系判定选项。第一组后语境无鲨鱼,无污染可知前头的落脚点应落在水上,选②,排除C、D,剩下A、B。第二组应先写海面海风吹来,涛声阵阵,再写海的上空,归帆点点,海鸥围着归帆翱翔,这样落脚点落在一幅壮观的画面上,才和后语境令人浑然忘我相吻合,③正确,排除B,选A。

3、文中划线处选填哪项最恰切()

4、本题应抓住选项的异点判定答案。四个选项首先异在四个介词上,A、B、C三项中的在、由、于都是一般介词,没本质区别,D项让为使令词;然后看题干表现的是广播通讯社和本刊的关系,并且紧承让,通讯社让连载并且让及时送到……,使令词让体现了施事者和受事者的关系,故选D。

5、判断句子衔接题又一解题方法是根据选项的异点判定。纵向看选项求同存异,本题四个选项异在介词上,A、B、D三项分别为从、由、在,三个都是一般介词,没本质区别,C项让为使令词,这段话的陈述对象为乘务组,是乘务组让每节车厢如何,所以选C。

6、下文划线处选填哪项才恰当()

7、下面括号里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恰当的一组是()

8、首先本段用比喻句(晶莹的宝石),排除D;其次从后语境值得取的(宝石),无足取的(只能是瓦砾、砂砾),排除A;不但……还不通,应改为不但……也……,排除C,选B。当试题出现关联词语时,应考虑关联词语用得对不对,对应得对不对。

9、下文横线处选填哪项最恰当()

10、解句子衔接题还应考虑背景因素的客观表意。本题题干的背景因素是中美联合公报上美国的认识,它的这一认识是中、美、台三方共识,美国是政治上对立双方的中介,这一共识必为双方所接受,A项一个省,只是中方的一厢情愿,C、D项亦然,三方共识只能是B。答题应从题干限定的语境找答案,不能凭主观想象代替语境中的客观表意,故本题选B。

11、纵观四个选项,本题是事理逻辑问题。从事理逻辑说,应先播下种后钻出花,然后是生命力的象征。,只有B项符合这一事理逻辑,选B。

12、本题是代词位置当不当的问题。①②中的代词这指飞沙像山一样压下来,这为近指代词,应紧承其后,②运用正确,排除A、B,剩下C、D。③中这些无可指,应放在④的位置上,排除C,选D。

13、填在下文横线上的四句话,最恰切的一组是()

14、本题第一空的后语境强调都是一抹浅浅的绛,前面的叙述顺序应该由大到小,由主茎到支茎到叶子到卷须,而①既不是由大到小,也不是由小到大,选②,排除B、D,剩下A、C。最后一空的后语境是构成尖端的那瓣较大,它前面句子的落脚点应落花瓣上,应为⑥,排除C,选A。

15、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16、填入划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17、本题可根据事理逻辑来推断。前语境是培养科学精,这就必先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排除A、D,剩下B、C。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造力,选C。

句子衔接专项测试题4

1、第一段中①②的两种说法在表义上无大的差别,只是腰酸胳膊疼合乎人们的语言习惯,应为②,排除B、D,剩下A、C。第二段话新的修饰先生不明确,应为④;新的修饰讲义有歧义,可理解为本来是一直用着的传统的讲义,只是经过再版了,也可理解为完全是革新了的讲义,?quot;新鲜的来修饰就明确了,排除C,选A。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4、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几句话,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5、这是1999年高考题,本题的后语境说江岸后面,它的前面肯定说江面上……,应为⑥,排除B、C,剩下A、D。⑥说江面上……,⑥前面的落脚点必落江边,应为③,选A。从整段话来看,去年夏天,我在杭州,这是回到家以后写的,应当用远指代词那儿,①用这儿显然不对,第一句话应当是②那儿景色真美,可以确定选A。

6、前语境是小李偷偷地把绳子往后移了半尺多,下面应说这个做法怎么样了,排除A、D。B、C两项比较,B项更顺畅自然,选B。

7、本题前语境在讲输血的方法,A、B项把陈述对象换成了这些企业,可排除,剩下C、D。从事理逻辑说,先是增加安全感,才造成不思创新,缺乏改革意识,排除C,选D。

8、填入下文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9、下列括号中的两种表述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0、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1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2、下面两个划线处依次填人的最恰当的语句是()

13、首先本段话的陈述对象是李清照纪念堂,A、B两项改变了陈述对象,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原则可排除,剩下C、D。根据对称原则,大明湖畔对趵突泉边,说地理位置;漱玉集中对金石录里,说作品情况,排除D,选C。

1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5、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16、第一组从前后语境看为主谓句式(身穿……,头扎……,眼睛……),按句式一致原则应选②(脸上……),排除A、B,剩下C、D。第二组两两相对,③分类不当,草原应和森林一组,溪流应和湖泊为伍,排除C,选D。

17、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语句是()

句子衔接专项测试题5

1、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①小题前两句陈述对象是吐痰人,后两句陈述对象是监管员,被监管员请过去,拿给他一张纸显得很不衔接,排除A、B,剩下C、D。③④句的陈述对象是树叶,而③的后半句把陈述对象换成了秋天,排除C,选D。

3、这是2001年春季高考题,本段话分两部分,题干部分说在书斋中的活动,后面的四句话说书斋外的活动情况。那么首先起始句应为③,讲窗外如何,排除B、C,剩下A、D。④的指示代词这显然指代③和①的事物,应紧承其后,排除D,选A。再看④和②的两个虚词,②的连……显然应在也……之后,说明选A是正确的。

4、下文横线处选填哪项最恰切()

5、本题应根据选项的落脚点和语境的关系判定选项。本段前语境来到爱莲堂前,这一落脚点决定后面必接大门,第一句选①,排除B、C,剩下A、D。⑤的落脚点争奇斗妍的字画中,正好接后语境的大多是……,应为最后一句,排除A,D。

6、本题应根据语脉判定选项。本句前语境的语脉为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下面接这一语脉应选说中央常备军如何,A、B、C三项都改变了陈述对象,只有D项中央常备军的语脉相吻合,故选D。

7、本题前语境是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下面应紧接③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排除A、D,剩下B、C。懂得相关法律之后,首先是依法办事,选①,排除B,选C。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0、从前语境看,立即联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下面应紧跟着说这里到处是诗,故选C。A项说到处是梦,可排除;后面的句子应先分后总,以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作结句,B、D项把结句放在前头不妥,可排除。

11、从整个语段的语意看是对这种人的否定,第一空应为他自称是知识分子,选①,排除B、D,剩下A、C。第三空前语境是已发霉,后语境是正生蛆,中间应为在腐烂,应为⑤,排除C,选A。

12、本题应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判定选项,本段陈述对象白帝城,第一组②白帝城背依高峡,下临长江,形势雄壮,衔接顺畅自然,排除C、D,剩下A、B。第二组④把陈述对象换成了白帝庙、武侯祠,排除B,选A。

13、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14、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5、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上下文连贯的一项是()

16、本题应考虑选项和题干的意境是否吻合。本段景物为深秋,意境萧瑟、凄清,抒发的是身处异邦者的乡愁,首先排除D,叶子枯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是深秋,D项为夏末秋初;再排除B,秋色浓不能是枯黄、抖颤,这话带激情的赞美,和题干意境大相径庭。且诗言歌咏见景生情,作者写景时不会先说出异国来,先说普遍意义的悲秋、乡愁,再进一步说特殊--况且身在异国,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普遍),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特殊)。A、C项比较,A项天气清凉,天气外延大,适宜做领起句;C项秋风凄冷和后头凉劲的秋风重复。A项先说天气如何,再说秋风如何,和题干意境完全吻合,故选A。

17、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句子衔接专项测试题6

1、第一组①②句的区别在于菜篮子反映的是供应还是改革,是市场还是物价,从第二句话看反映的是供应和市场,①对,排除C、D,剩下A、B。第二组③④句的区别在于自然景物到底美不美,从前一句话看肯定是美的,④究竟美不美是不对的,排除A,选B。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这是2000年高考题,本题为三组句子三个空,第一组其前语境是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和这一语境相吻合的是②,排除B、D,剩下A、C。第二组的后语境为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这一比喻无疑指的是多读如何,③正确,排除C,选A。

4、前语境说形象思维构出画面,根据画面做出逻辑反应,其陈述对象是形象思维,A、B项换成了逻辑思维,可排除。成为下个画面的心理需求,说明逻辑思维又诱导了形象思维,选D。

5、句子衔接题的又一解题方法是根据事物的事理逻辑判定选项。本段话是说陶渊明的前后两句话怎么样了。按事理逻辑,先紧紧相连,再互相阐明,再意思清楚,故选C。这种题完全可以不读题干,只看四个选项,把四个选项一比较就可找出正确项,你不妨试试看。

6、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7、不管前头说得多复杂,关键在于前语境的落脚点和选项的衔接关系,前语境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和这一落脚点对应的只能是一条明亮的小溪,故选B。

8、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9、按事理逻辑,起始句必为④,排除B;与之对应的必然为②,排除C、D;①⑤紧承②,说两方面的不同景观,然后③⑥紧跟着讲原因,选A。

10、下文括号中的两种表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11、句子衔接题的又一解题方法是根据题干的叙述角度判定选项。本题其关键词语逊、输的叙述角度是不足,如把题干改为雪本胜梅三分白,梅却赢雪一段香,则从长处叙述,可选D;如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可选C。逊、输--强调尺有所短,胜、赢--突出寸有所长。各有千秋、各有短长,既不突出短,也不强调长,与文意不符,可排除B、C。只有A各有缺憾和逊、输的叙述角度相一致,故选A。

12、句子衔接题还可根据关联词语判定选项。就本题来说,从题干的关联词就是……也……,可知空缺处和后语境是递进关系,应为不仅……就是……也……,排除D,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关联词在后,前后分句主语相同(我不但信任他,也信任你)。本句前后主语不同,选C。

13、本题是事理逻辑问题。首先承上普遍出现冬梢抽生现象说如不控制会带来严重后果,排除C、D,剩下A、B;从事理逻辑说冬来梢是春无花,夏无果的原因,其语脉必为冬来梢,春无花,夏无果,排除A,选B。

1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15、前语境的落脚点是一闪,后面紧接着又闪出个……,衔接自然恰当,又和前面主语保持了一致,应为①,排除A、D,剩下B、C。第一句的落脚点落在葫芦湾上,下面应紧承上句说葫芦湾如何,应为③,排除C,选B。

16、填入下文划线处恰当的一句是()

17、本题主要根据题干的表意判断选项。本题干说的是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所占比例大小的问题。A项错在代替,非语言行为占比例多大,也不可能代替语言。C项题干没得体、和谐、自然的问题,骂人不得体,但不影响信息传达。D项错在相辅相成,各占50%也是相辅相成。本题问公式显示什么--它显示的是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所占比例的大小,只有B项符合题干的表意,故选B。

句子衔接专项测试题7

1、从后语境看,本段话用的是果真是……吗?的排比句式,只有A项句式相同,选A。

2、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几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是()

3、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4、本题为2001年高考题,(1)小题前语境每逢深秋时节,与之对应的是置身山顶俯瞰,应为②,排除A、B,剩下C、D。(2)小题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不如④的抱、绕、水、茂和谐自然,又可排除C,选D。

5、下文划线处,依次填哪组词语最恰当()

6、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几句话,恰当的一项是()

7、下文括号里的两种表述,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8、本题前语境讲法国人视花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陈述对象是法国人,C、D两项把陈述对象换成了法兰西民族,可排除,剩下A、B。B项语序不当,故选A。

9、填入下文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10、本题的陈述对象是岳飞墓,②的陈述对象是山和水,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原则,应选①,排除C、D,剩下A、B。③把陈述对象又换成了四个铁铸人像,可排除A,选B。

11、看完本题后,就会发现这道题的题干和选项之间是对称关系,友情对狡诈,真诚对虚假,希望之舟对犹豫之岸的彷徨,光明的一闪对黑暗的深渊,选D无疑。

12、句子衔接题的另一种解题方法是根据语脉判定选项。本句话的前语境是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B、C项改为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改变了语脉,可排除,剩下A、D。D项只说青岛啤酒一家,不合语脉,只有A项和前语境的语脉相吻合,故选A。

13、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14、本题应抓住选项的异点判定选项。纵观四个选项,只有C项有一个与字,其余三项的陈述对象都是婆子丫环;再看题干前一分句是贾母如何,后半分句是贾珍骑马,率领众家丁……和选项之间是主奴关系,一个与字恰为主与奴坐。C项既符合主奴关系,又保持了句间的连贯性,故选C。

15、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几句话恰当的一项是()

16、下面是中美联合公报上的一句话,填人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是()

17、填入下文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句子衔接专项测试题8

1、下文括号中的两种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本题是事理逻辑问题。首先大锅水造成对现有水资源的浪费,A、C项讲的是地下水的开发问题,造成不合逻辑,可排除;按事理逻辑,应先讲节水,再说治水,然后才是兴水,故排除D,选B。其实不用看题干,按事理逻辑应先讲对现有水资源的利用,再节水、治水、兴水,就可把题做对。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本题可根据语脉判定选项。从前后语境的语脉看,先讲脑髓的发展,后讲感觉器官,由此决定选项先讲语言的发展带来听觉器官如何,排除B、D,剩下A、C;后语境的语脉先讲发展,后讲完善,这也是逻辑问题,发展带来完善化,排除C,选A。不可忽视语脉,拿到题先看一下有无语脉可寻。许多题抓住语脉便迎刃而解。

5、第一段话从前语境看是偏正句式,而①是主谓句式,选②,排除A、B,剩下C、D。第二段话从后语境看遂飘到了瓦尔登湖的陈述对象是神思,应为④,排除C,选D。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7、句子衔接题的又一解题方法是看题干和选项的意境是否吻合。就本题来看,其景物残破的石碑,模糊的字迹,一片寂静,其意荒凉、败落,A项美丽壮观,和题干意境不符,可排除;C项壮观伟岸,和题干意境明显不符,况且江对岸石碑上的字迹是否模糊也不可能看到,又可排除;D项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画,不合题意,亦可排除;只有B项天气阴冷,藤萝萎落,崖壁瘦削,意境荒凉、萧索和规定情境吻合,故选B。

8、从后语境看,本段话讲顿悟思维,A项讲思维,D项讲顿悟思维能力,都可排除;从关联词看,后语境有而且,B项因为不搭配,可排除;C项不仅正好和而且搭配,选C。

9、本段话共有三个虚词,两个又一个再,应先用又后用再,②应在最后,排除C、D,①打了层石膏应在两个又(③④句)的前边,故选B。

10、从前语境天边透出了一线白光看,应当用远指代词那,排除A、C,剩下B、D。后语境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去了,其陈述对象是海鸥,应为⑥,排除D,选B。

下一篇:好的爱情短句,一些好的爱情句子(40个)
上一篇:情侣网名超甜一男一女宠溺(75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