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精选118句)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
1、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2、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3、译文: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字词解释: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5、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6、(译)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6)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9、(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10、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11、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
12、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13、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14、✦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15、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18、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为政》)
19、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点亮底部“在看”,坚持每日一读
2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6、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2
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人不知而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
3、(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4、空有鸿鹄之志,不知砥砺前行,终将眼高手低,轻佻浮躁,以至于万事付诸东流。仅凭坚韧勇毅,却未志存高远,只能囿于当下,心力不足,落得个碌碌无为下场。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8、我们要成为实干家,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层面,更要有所行动,以行动改造世界。如此便能真正做到“弘毅”结合,在任重道远的广阔天地里走出自己的辉煌。
9、(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0、进,其往也。坚实笃行,死而后已,这样的道路,不亦远乎!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翻过秦岭最高处,便从黄河水系进入长江水系。山就少了严峻,多了慢坡,树就矮小,荆草遍地。有急弯在石峡里绕,绕完了,又是慢坡,看着两面有山,却没有巉岩的怪石,很秀丽柔和的。从北坡上来,人冻的发抖,头顶有太阳,空气却不暖,感觉是到了深秋。下到南坡,风是暖暖的,又回到了春天,只是树木变的五颜六色,枯叶就挂在枝稍上,眼看秋尽了。一条镇街在半山里,街面宽阔,路是斜斜地下去,两边全是店铺,餐馆多,山货更多,门前都支着摊子,满满放着山货,有山核桃、松籽、木耳、花菇,也有熏豆腐干、白豆腐,四处都挂满腊肉,黑红油亮,像在滴油,一种熏香的味道。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5、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6、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7、一箪食(dān)曲肱而枕之(ɡōnɡ)
18、在此过程中,我们思接千载,相逢相睹。我们被滋养,被丰盈,亦汲取广阔的精神力量。
1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2、学期伊始,一切归零,一切新发于硎。
23、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24、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2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2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3
1、如果是求学人士,可以选择《论语十二章》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作为座右铭,还可以简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学而思、思而学”作为座右铭。如果是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则可以化“吾日三省吾身”为“一日三省”为座右铭。
2、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3、(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百团大战24号,静候多时
5、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7、(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8、译文: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9、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0、“有朋自远方来,不宜说悦乎“
11、(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2、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3、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14、在《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还可以“,;。”
15、(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8、②[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19、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20、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21、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3、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24、译文: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25、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26、《论语》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4
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中国文化的星河之中,孔子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论语》则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儒家经典之一。对于中华文化精神的奠基与确立,恐怕没有哪一个人能够与孔子并论,没有哪一部经典能够与《论语》媲美。
5、鲁庄公的意思就是我这样做了,后来的人跟着效仿,就有故了,它就会变成制度。
6、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0、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1、✦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代词,“···的人”。✦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
12、《论语》十二章全文及翻译:
13、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5、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6、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17、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8、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七则见于《雍也》篇,第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0、(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21、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2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2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4、小不忍,则乱大谋。
25、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2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5
1、寓意:贫困是常有的,但是个人道养不应该被贫困所限制,孔子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2、对方一听,毫不客气地给予了反击:国君的创新如果合乎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后人立为制度(君作而顺则故之),如果违背了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当成违礼事件记录下来,变成反面教材(逆则亦书其逆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7、✦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4、(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什么